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专家、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松泉向记者分析:“从目前情况看,收购现有燃油车企业也是一种可行办法。”今年初,新造车企业中的代表威马汽车,正是通过控股中顺汽车的方式,曲线获得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一是正在清理规范新能源汽车投资,使行业有进有出,避免过热。
二是待《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修订发布后,尽快办理。毫无疑问,“清理规范”与“修订发布”两大事宜,都需要时间。如今核准暂停已近一年,还需多久,难以推断。眼下,牵动人心的,就是这张未知的时间表。对企业来说,除了加紧产品研发外,早日迈入“资质门”是重要的事。有多少企业能否真正把握住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外资品牌产品大举进入之前的“窗口期”和“机遇期”?那些满腹焦急与委屈的企业能否如所要求的多跑一次”?此时此刻,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清理规范”与“修订发布”,不仅关乎企业命运,牵动产业发展走向,也考验着主管部门的公信力和服务水平。
3月两会期间,新能源汽车并无意外地成为高频词汇。“扩大开放,车辆购置税再延长三年”等《工作报告》提及的内容,无疑为之更添火爆。可愈是如此,愈是让一些企业倍感心焦。因为,横亘在他们心头的,是一张看似很近却又很远的“准生证”。身处这个产业的每一个人,都急迫地想要知道:自去年起骤停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投资项目核准何时能够继续?这代表着道产业关卡的“大门”,何以脱困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