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评级模型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影响企业信用状况的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及回归分析法,按照定量化为主的原则,根据不同地区、行业、评级对象等特征,筛选指标、设定权重、建立模型,保证评级的“方法”科学性。
3、在评级标准方面,定量指标标准值在多年数据积累、专家分析判断、行业研究等基础上,划分出5档以有效区分各个指标;定性指标以区域、行业、规模研究成果和企业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依据进行判断,大大提高评级结果客观性、准确性。
4、在业务制度制定方面,强调评级流程的控制与人员工作职责的分工,建立从设计、运行、管理、验证、审计等相互依托的评级体系,保证评级体系及作业过程的统一,使评级结果具有一致性。
5、在作业管理方面,建立与评级体系、业务制度相对应的作业系统,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数据实时传输与集中,保证评级方法、过程的统一及权限控制,设定区域、行业等参数,以适应不同评级对象的风险特征。
6、在对客户基本信息调查核实基础上,注重客户风险的揭示,并将区域行业研究成果、评级结果等应用于授信额度测算、担保能力测算、信贷准入、风险定价等方面,充分发挥评级的风险管理工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