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生态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这已经成为当今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生物修复因其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处理效果好等特点已成为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关键技术,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影响微生物对石油组分降解效率的主要因素有石油组分的低水溶性、成分的复杂性以及环境中营养元素的限制等。
为了增加石油组分的水溶性,许多人研究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这些生物表面活性剂能促进烃类在水相中的乳化、分散以及增大微生物与烃类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微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污染土壤的石油组分复杂,大致分为烷烃(占65%~70%)、芳香烃(占10%~15%)和树脂与沥青质(占8%~10%)三大类。各组分的生物可降解程度不同,降解过程复杂,其中芳香烃类难被降解。单一的细菌或真菌因产生酶的种类比较少且浓度较低,一般只能降解少数特定烃类或只降解到某一阶段,复杂烃类的彻底降解往往需要多种微生物协同、联合作用。碳氮磷等主要营养元素的缺乏也会限制微生物的生长,降低修复的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容易吸收和积累镉(Cd)的粮食作物,而镉又是一种分布广泛、污染面积大的重金属元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的镉进入农田生态环境中,目前我国受镉污染的耕地约113×104 hm2,涉及11 个省(市)的25 个地区。我国秸秆年产量约为6×108t,其中水稻、小麦及玉米秸秆约占75%,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的发展,秸秆还田的耕作方式日益普遍。
秸秆还田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状、培肥土壤,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但对土壤中已有的污染物的性质也会产生影响[5],从而影响到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重金属污染常常是2种或2 种以上元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复合污染,元素间的联合作用对作物的产量及元素在作物体内的分配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在2种不同质地的土壤条件下,探讨在镉污染土壤中麦秸、铅对镉在水稻-土壤系统中迁移的影响,为作物生产上合理的秸秆还田,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迁移性,改善作物的品质和减少环境污染提供依据。